赐我一场前去欧洲的流亡

赐我一场前去欧洲的流亡
Photo by Anthony DELANOIX / Unsplash

2023 是我开始和自己和解的一年。在这一年,我得到的很少,失去的很多。不过幸运的是,经历了这一年的波折,我身上的各种事情都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了。其实我很长一段时间都对年终总结这件事情深恶痛绝。我是一个非常苛刻的人,而且苛刻的对象大多时候是我自己。所以基本上,每年年终,我总有一种「这一年已经过去,自己还在白忙活」的感觉。

不过,这种悲观的感觉我自己并不讨厌。相反,我甚至有点享受这种对自己的消极感。在这种态度的辅佐下,我能清晰的认识到自己的弱小。这种悲凉的无力感越是强烈,我自己也会愈发敏感,进一步强化我对自己的认知,也方便我更能清楚地感知到我和外在世界的接触。继而,我能更好地认知到我自己需要什么,也能更好地思考在短期和中期的未来需要如何规划。更何况,我自己内心里其实是一个整天傻乐的中二的小疯子。喜欢看书,喜欢看动画,喜欢独处。如果没有定期的自我反思和总结,我可能会傻乎乎的自我迷失。

所以,今年我的年终小结打算投稿到少数派。首先要感谢少数派,在我人生最迷茫的时候给了我精神上的慰藉,每天让我起床的动力就是看「派早报」和「Github Trending」,让我每天都有活着的实感。感谢我的父母,陪我一起扛过艰难的一年。感谢鱼丰、梭罗、麦克福尔、苏轼和诸多古今的创作家们,让我空虚的灵魂熬过一个又一个漫长的夜。

春:万物遽只

我们必须学会再苏醒,更要学会保持清醒而不再昏睡,但不能用机械的方法,而应寄托无穷的期望于黎明,即使我们睡得再沉,黎明也不会抛弃我们。
——亨利·戴维·梭罗 《瓦尔登湖》

2023 年,我给自己的关键词是「觉醒」。先简单说一些背景,我原本是在某不知名北方 985 读研的计算机专业研究生。按道理来说,我的生活状态我自己也还算满意:考上了理想学校的研究生,有一个性格相合的女朋友,在学校边和朋友经营了一家考研自习室。不论是学习上,生活上,还是事业上,我自以为我自己都取得了阶段性的小小胜利。

但是也是在这个时候,2022 年末的一些不愉快的研究经历,让我对自己产生了怀疑。起因是,我自己强迫自己做了一个我自己非常不喜欢的课题,但是,那项工作的效果也还尚可。在试着投稿之后,会议方面居然给我比较积极的回复。如果说,审稿人直接毙掉了这篇不三不四的工作,我也反倒轻松。但问题恰恰在这里,我觉得那种半吊子的工作,其实是不配拿到这么好的结果的。这篇工作就应该被打回,严厉批评整改,对这种随意缝合不加思考的行为进行批判。我也说过我自己是一个对自己严格到苛刻的人,如果我的学术生活的第一篇工作是用这样的形式展开的,我大概率这辈子都不会心安吧。

但也是在这时,我开始发现我身上的诸多矛盾。刚刚的心结就是其一,我希望取得科研成果,但是真的成果即将被路由的时候,我又开始挣扎。当初,自己考研一方面是追随大流,看室友考研,加上自己对毕业后没有明确的规划,让我也投身加入考研大军。另一方面自己确实有一些奉献的想法,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对这个世界有一点点微小的价值。但是,我在读研期间所做的积累完全不是我想象中那样,不论是无止尽的横向课题,还是做的一些技术型和机械性的工作,提升的都是我的工程能力,并且我日常的大量时间都耗费在没有意义的事情上。我的研究能力和思考深度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甚至,我在研究生一年的时间里,学习到的东西不如我本科一个月里自己学习的要多。简单来说,就是理想和现实产生了巨大的割裂。而且最为诡异的事情是,我身边几乎所有的人都在告诉我,应该去接受并且适应这些,因为大家都是这样熬过来的。忍耐无疑是最有效的规避矛盾的办法,我自己也确实无力改变现有的环境。但是我自己本身的性格中,有一些不愿意妥协的抗争。我愿意接受并且承担现实,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接受的这些事情是合理的。

于是乎,在 2023 年的年初,我做了我人生中看起来最不理性的决定:退学。

我在 2023 年,失去的第一件东西,是我的研究生学位。

得知我退学消息的时候,我父母直接炸了锅,他们完全不能理解我退学的想法。而且我的手续办理的行云流水,未等我父母反应过来,我就用一张退学证明给了他们一点小小的内心震撼。其实站在外人的视角看我的行为,纯属是在用自己的未来开玩笑。费劲千辛万苦考上的研究生,自己就这么随意的放弃了。而且,我当时其实没有做好下一步计划和打算。读研的经历让我完全琢磨不透,什么是科研,什么是研究。而且我手头没有实习经历,在就业市场上我也并不占优势,更何况我还有一个不太好解释原因的退学证明。那段时间我整个人就陷在低谷里,完全不知道下一步应该怎么办。我空有斗志,但是不懂战斗的方法,也不知道自己战斗的对象为何物。也有一种把自己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的感觉。在我人生最低迷和迷茫的时间里,我的选择是:摆烂。

那段时间我起床看看开源项目,随便写点代码,之后就开始看动画和打游戏。打不动的时候,随便掏一本书出来看。那个春节就这么一天一天浑浑噩噩的得过且过。直到过年前的一个深夜,我重温了一部自己曾经非常喜欢的动画《食梦者》。我看着看着,不经意间泪流满面。动画讲述的故事非常简单,是关于两个年轻人想成为漫画家,做出的一系列的努力和奋斗。。我想起来我小时候的午睡时间,偷偷在房间里看百科全书的时光;也想起来我自己小时候经常在睡前思考各种奇怪的问题,像是「颜料混合之后有颜色会发生变化?」、「为什么纸张折叠之后会有痕迹?」。我对这个世界一直有深沉的热爱和长久的好奇,而且我幸运地将他们保存的到如今。我想继续爱这个世界,想用自己的视角看清这个世界。

在我人生的二十多年中,我见到了太多太多比我聪明的人。而我,其实只是个努力的庸才罢了。我用努力和投机在勉强跻身进入他们之中。一开始,我也会嫉妒比我聪明,比我强的人。会嫉妒他们的不经意,就能达到我数月的奋斗成果。但是渐渐地,我也开始接受这种事情了。我能力上也确实有一些不足,但是我在各个领域的理解力和感知能力其实并不比所谓的天才们弱太多。我虽然没有极为突出的特长,但是我努力之后,大部分事情也都能勉强做得像模像样。而我自认为我对未知的理解力和他人的同理心,算是让我自己引以为傲的两项能力。

我自己有着对未知的热爱和好奇,这是我想做的事情;我自己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同理心,这是我擅长的事情。而这两件事情的交集,就是我给自己的定位:「一个热爱生活的研究者」。所以,在短暂的迷茫之后,我开始振作起来。开始给国外的学校投递了申请材料。一边一边的写申请材料,一场一场的面试,我就在家里度过了一个漫长的春天。所幸的是,事情比我想的要顺利许多,在春天快要结束的时候,我拿到了欧洲一所学校的 offer。非常感谢我现在的导师,在我一无所有的时候,还是选择相信和鼓励我,给了我希望和努力的动力。在折腾了一个春天之后,看起来,事情终于向着好的方向发展了。

当我自己放下一些执念,重新找到我自己最初对这个世界的热爱的时候,我感觉自己无比的轻松。

夏:静谧生长

夏天的到来,比春天更加威胁我的孤独。
——三岛由纪夫《假面的告白》

在我将自己简单的安顿好之后,我的生活开始重回正轨。开始正常的调整自己的作息,开始锻炼身体。趁着自己有空,总结了一些自己申请季的攻略。也是在那个时候,我开始在少数派上面投递了第一篇自己的文章。同时,我的开源社区活动也没有落下,为社区贡献了一些代码,并在一些开发者的线下聚会中积极交流,还有机会与国内的一些独立开发者面对面地探讨和分享。

在劳动节假期,我再次回到了学校,计划整理一下我的自习室。尽管我打算离开这座城市,但那间自习室承载着我在国内的记忆和情感。自习室运营几个月来尚未实现盈亏平衡,但我依然有继续经营的打算。那段时间,我升级了自习室的设施,并配置了一些自动化设备,以方便老客户提前预约座位。

然而,接下来发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我和我的合伙人 D 在理念上出现了分歧。本打算将管理工作转交给一位留在本校的朋友,我仍会负责线上功能的升级和维护。按照我的想法,我和本校的朋友会平分我原有的份额。无奈无论我如何谈判,D都不同意我的提议。他坚持要么我继续像以前一样,一周值班三天;要么就是出个价,将自习室的运营权完全转让给他。

最终,我选择了接受D的第二个提议。卖掉属于我的那一半自习室,换回了一万多元的现金。现在回想起来,心中依然有些许伤感。毕竟,那间自习室从选址谈租到装修设计,几乎每一个细节都凝聚了我一年的心血。但我也即将离开,不宜强留。总体来看,我并未亏损,这次经历对我个人而言,是宝贵的创业体验。

那天晚上,我婉拒了D为我举办的送别宴。久违地,我买了一张普快火车的硬座票,整晚在车厢里度过。用餐时间,来往于开水间的人群让车厢显得格外拥挤,嘈杂声比平时更甚。我身边坐着带孩子看病的中年妇女、趁假期旅行的大学生,还有归家的农民工。那一刻,我对自己的处境感到可笑,却也释然。就觉得,如果自己把自己和 D 生意上的不愉快和别人说,也一定不会有人在意。更何况,导致我的不愉快的,是我自己造成的。就如三毛的那句话所说:「生活的悲喜,大半是个性所造成,怨不得天,尤不得人。」可是在人群里,我自己却无比的轻松。我安静的坐在车厢里,没有人知道我的不愉快,也没有人知道我是个做生意的蠢材,知道的只是有个内向的小伙喜欢在车上看书,人看起来还挺呆的。我很喜欢这种节制的喧嚣,可以稀释我的难受,也不会让我觉得太过吵闹而心烦。有时候还能和座位对面的同行人轻松的聊一聊,大家互相陪伴一段旅程,此后人生再无交集。这种相处模式,让我格外的自在,只有这个时候,我可以短暂地肆无忌惮地活成我喜欢的样子。

在后半夜的车程里,车厢渐渐的睡了。我也看完了《莱博维茨的赞歌》最后两个章节。阅读小说之后,我总有一种后遗症,一段时间都很难从书里走出来。有时候我会对电影和小说感到害怕,我害怕结局,但我同时对结局之后的一切充满期待和希望。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是一种莫名的荒凉,我也会想象我如果身处梳理的背景,我到底能做些什么去生存。继而会有一种无力感侵袭我,从而会让我认识到自己的无知和无能。

对自己的无知和无能,我常感到一种奇特的羞愧。内观其心,我自己不知道自己的追求和信仰到底是什么,也不能很好的自己调节自己的情绪,有时候也要向别人倾诉才能平复自己;外观其形,我不知道这个世界运行的原理,也不能用自己的现有技能顺利的生存下来。我接受了完整的本科教育,我的专业知识虽然让我在计算机技术上有一定的了解,但在广阔的世界面前,我依然感到自己的无知。更何况,在我的专业上,我这种不上不下的水平也十分尴尬,限于学历找不到理想的研究岗位工作,而麻木的开发岗位,我自己也并不喜欢。因此,不论是内在还是外在,我都常常感受到自己无知和无能。我有探索欲望的时候,我的无知限制了我自己,我的知识水平限制了我的探索范围,让我通往我想要学习的知识变得曲折坎坷;我有表达欲望的时候,我的无能也限制了我,让我很难用恰当的文字描写自己的真实感受。可也是这种羞耻感推着我一点一点的向前走,走向我想去的地方。

随天色渐明,我抵达了家乡的车站。出站的时候,方才日出。我轻轻抖了抖夜里沾染在身上的寂寞,走向日出的方向,一身轻松。

秋:安静离别

我不在乎是悲伤的离别还是不痛快的离别,只要是离开一个地方,我总希望离开的时候,自己心中有数。要不然,我心里就会更加难受。
——杰罗姆·大卫·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

出国前,我的第一场告别是和我的女友。

我们两人交往两年有余。虽然我和她之间异地,但是对我们而言,并不是特别大的障碍。我们两个读研的城市距离不算太远,火车票也就只有 60 多块,有时候甚至比我在市区打车更便宜。我们但凡有空,也都会去彼此的城市去见面。加上我们的专业都是电子信息类的,所以,工作和学习随处都可以进行,所以我们在两座城市之间的往返也不会太耽误自己日常的工作。总体上,我对我们的感情还算满意。

但是异国对我们的感情冲击确实很大,和我父母一样,我的女友是一个非常保守的人。也准备着考公的相关事宜,在我原先的计划里,我们两个计划在一所生活节奏不太快的城市安家落户。但是我的出国计划,成为了我们两个之间不太可以跨越的鸿沟。她也看到了我不安于现状的冒险态度,她欣赏,但是不认可。对她而言,她需要稳定。这一点我们双方都心知肚明。我们在天津最后吃了一次饭,看了一场电影之后,和平分手,各赴山海。

我的第二场告别,是我的朋友和同学。

在认真的翻看了一遍我的通讯录之后,我拜访了三个人,分别是本科的室友,读研同组的同学,和高中的一名同学。其实我试一个非常容易自我精神满足的人,我也是这个时候发现,我和他人之间的精神联系并不如我想象中那样紧密。躺在我微信列表中的人很多,但是真正让我有和他们对话的欲望的人,一个也没有。我也知道,人生是有阶段性的,每个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走过去了,就不再有了。这种观念原本在我心里是抽象的,遥远的;但是亲历的时候,就紧紧的勒住了我的心脏。我一个一个点开通讯录里面的人,我清楚的记得他们每一个人和我的交际与联系,但是我想说些什么,张开了嘴,却喑哑无声。我想说的话就凭空消失在空气里,唇齿分离的时候满是期待是会凭空消失的,就觉得自己非常的失败,不知道怎么开口,也不知道要开口之后应该说些什么。最后的最后,无非就是拿起的手机,又慢慢放下。就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过。

我的第三场告别,是我的家人。

8 月 31 日,北京。我的家人在机场为我送行。

虽然说我出国留学这件事情上,他们是不太支持的。但是真的要出国的时候,他们也还是来机场,送我最后一程。我和我的父母之间的沟通非常的传统和保守,都不太容易将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直接倾吐。我知道他们对我有不舍,有关爱。我也一样。说起来可能有些好笑,我觉得我们一家就像古龙书里的江湖门派。我的父母就好像秋水清那样,他们心里情绪,绝不会露于形色。而我就像是被他们送出去游离的门派弟子,他们知道我要走,不会伤感,刻意告别。但是我知道,如果我回来,风雨再大,他们也一定会迎接我。我不反感这种在我从血缘里传承下来的保守和内敛,很多时候,这种保守感也是我的一种保护色。让我和世界的联系比较微弱又不至于中断,反之亦然,外界对我的情绪作用也不会那么强烈,让我也不至于大喜大悲。

对离别这件事情很少有具象化的概念。某种意义上,我是一个特别幸运的人,没有经历过太多真正意义上的离别,而和我分别的人总会用各种方式和我重逢。可是量变是会引发质变的,当我自己走到这么远的地方之后,当身边的人说的都是陌生的语言时,我才深切感受到自己在这片土地上即将经历一场漫长的放逐。惩罚我以前忽视亲情和友情的轻率。

人和人之间总会有各种牵挂的弦,悲喜共振让我们没那么孤单。离别,是我为灵魂调音的方式。我的节律确实有些紊乱了,我知道自己有些累了,也有些不知所措了。在秋天,我缓缓的松了这些弦,把自己的心情放得空空。飞往孤寂的天边,给自己一段流亡。等我重新找到自己的音色,我会归来,用更干净的音色,为重逢献上颂歌。

冬:秋收冬藏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苏轼《东栏梨花》

去年的时候,我也曾写了一篇自己的年终小结。2022 的一整年,我很难看到好消息,对我自己而言学业压力变大,就业环境恶化;而对这个世界也是如此,疫情、战争、混乱,让我的心情也变得更加压抑。当初,我给 2023 的自己的寄语是「守护善良」,这一年,我觉得我也善良的为这个世界贡献了一些温暖。定期的慈善捐助已经持续了第五年了,总额度也超过了三万元。

我在这个新的国家已经度过了接近半年的时间了。我很喜欢这边的天气,没有那么热,也没有那么冷。偶尔还能看到极光。冬令时天黑的很早,让我有更多的时间安静的思考和阅读。科研方向虽然没有很顺利,但是也按部就班的一点点推进着。每天都能学一点新东西,让自己比昨天变得更好一点,单单是这一点就让我足够心怀感激了。

结语

2024,这是一声迟到的你好。在过去的一年,我失去了很多,但我用了一整年的时间,重新找到了我自己的一些碎片。尽管在春天,我放弃了安逸;夏天,我丢失了友情;秋天,我丢了爱情。但是在冬天,这些失去让我重新变得孤独且干净,孑然一身轻。

未来的世界会变得更好吗?这个答案我不知道。2023 年,局部的战争还在发生,科技也没有解决贫富差距增大的问题,处于干旱、贫困的地区仍然在扩大,可是世界人口还在增加,资源会进一步短缺。但是站在时代的风口,我看到这个技术的前沿有一批革命者,把人类带向太空,把自动化和智能带向千家万户。

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跟得上时代,毕竟这种事情运气也占其中很大一部分。我的运气已经足够好了,也不好意思奢求太多。不过既然我知道自己要前进,为什么不轻装前行?回到文章的主题,我对自己的新年寄语是「维持轻盈」,放下自己的完美主义和教条思想,多放下一些牵制自己的重量。

「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