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云人手札

AI 时代的随心一听

放烟火的人生而平等:对 AI 产品落地的讨论
ai

放烟火的人生而平等:对 AI 产品落地的讨论

今年 3 月的 NVIDIA GTC 上,看到了 NVIDIA 发布的最新架构的芯片,不由感慨算力发展速度之快。某种程度上,NVIDIA 从自己的角度给出了摩尔定律的破解方案。正如五年前 Dave Patterson 在 A New Golden Age for Computer Architecture 演讲中提出过,传统架构的同构计算模式已经走向终结,很快就会受到物理制成的限制,但 DSH(domain-specific hardware) 必将兴起。GPU 作为异构计算中最有代表性的产品,也确实在 AI 时代展现了足够强大的能力。 不过今天,我想聊的并不是关于算力和硬件的问题。而是软件和系统的角度思考一个非常严肃的话题。理论上,人类是有充足的算力和硬件去支持各种 AI 应用的,但是现在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能力去制作自己想要的模型,去用 AI 成功的创业,将 AI
31 min read
thoughts

心神野而有度,灵思密而无疆

引 人生而自由,这种自由是选择的自由。 —— 萨特 最开始之前,是个人免责声明:本文纯属个人暴论,如有意见不同,欢迎留言。 在开篇之时,我想先抛出一个问题给大家:你认为,周围的人日常会使用 GPT 或者 AI 相关的产品呢? 在熟人群体中,我做了一个简单的调研。抛开和我一样的计算机领域的从业者外,其他的回答呈现一个极端的比例:一成不到的人会使用 ChatGPT 或者其他的 AI Chatbot;剩下九成的人表示完全没用过,或者试过就放弃了。非常反直觉的地方在于,我自认为「读研读博的学生」、「做市场调研和销售的朋友」、「游戏公司的员工」这些看起来和前沿科技比较接近的人,实际上并不会在日常中使用 AI 产品。 这个结论是反直觉的,环顾四周,外有 OpenAI、Meta、Google 相互倾轧;内有通义千问、文心一言、月之暗面百舸争流。看起来似乎是个神仙遍地走的辉煌时代。然而呢?各家企业实际上还是在为了各自的
16 min read
从 2024 Google IO 看下一场竞争
ai

从 2024 Google IO 看下一场竞争

这是一篇简单粗暴的技术短报,简单聊聊我在今年在 Google IO 上看到的一些有趣的事情。 Edge device 今年最大的感触是 AI 上端测的事情。今年大量的 workshop 和展厅对端侧 AI 进行了讨论和部署。其实一个有意思的事情是,我们端侧的 AI 应该怎么部署。我觉得短期内,这个问题是没有答案的,只有具体的产品出现之后才能对产品进行精准的评估。 路线之争 回顾一下当代神经网络的开发模式和部署模式,不难发现我们最常用的生态是基于 Python 语言的环境,和基于 Tensorflow/Pytorch 的架构。而这两大生态在端侧上是极为缺失的。 大概 8 年前,我还在用塞班系统的时候,那会儿手机上没有微信和 QQ,但是上了大学了,我多少还是要用这种「必要社交软件」的。所以当时找到了别人做好的 Python 2.7 部署方案,基于 request 包写了消息转发系统,
12 min read
books

Reading Note - The World As I See It

迟到的书稿整理。近来久病,先是胆囊炎,之后是急性肠胃炎,昨天是发烧。病榻上的日子属实比较孤独,不由的总让我想起槙岛圣护的经典名言: 买纸质书吧,电子书无法品味。书啊,不仅仅是阅读其中的文字,也是用以调整自我感觉的工具。不在状态的时候会看不进书的内容,这时候思考,是什么在妨碍阅读。即使是不在状态的时候,有的书也能够轻松阅读,思考为何会如此。就好像是精神上的调律,类似调音,调律时的重点在于手指触摸纸张时的感觉,和不停翻阅书籍时给予大脑瞬间性刺激的东西。 前些日子,在图书馆读完了爱因斯坦的一本散文集,当时随手写了些许笔记,在这里简单整理一下吧。 本书是一本爱因斯坦相关随笔的整理,一些中文翻译称之为《我的世界观》。我个人对爱因斯坦的评价是比较中立的。一方面爱因斯坦先生的个人性格上和我有诸多冲突之处。诚然,爱因斯坦先生在科学上做出的贡献是瞩目的,但是他在生活上的一些作风问题和我的观念有诸多出入。而且我对科学的态度似乎和他对科学的看法,其实也有一些分歧。另一方面是我对这本书中的一些政治观念非常不喜,我自己对社会运动、政治形态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和爱因斯坦先生也有一些冲突。不过这些都不是我想讨论的
9 min read
赐我一场前去欧洲的流亡

赐我一场前去欧洲的流亡

2023 是我开始和自己和解的一年。在这一年,我得到的很少,失去的很多。不过幸运的是,经历了这一年的波折,我身上的各种事情都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了。其实我很长一段时间都对年终总结这件事情深恶痛绝。我是一个非常苛刻的人,而且苛刻的对象大多时候是我自己。所以基本上,每年年终,我总有一种「这一年已经过去,自己还在白忙活」的感觉。 不过,这种悲观的感觉我自己并不讨厌。相反,我甚至有点享受这种对自己的消极感。在这种态度的辅佐下,我能清晰的认识到自己的弱小。这种悲凉的无力感越是强烈,我自己也会愈发敏感,进一步强化我对自己的认知,也方便我更能清楚地感知到我和外在世界的接触。继而,我能更好地认知到我自己需要什么,也能更好地思考在短期和中期的未来需要如何规划。更何况,我自己内心里其实是一个整天傻乐的中二的小疯子。喜欢看书,喜欢看动画,喜欢独处。如果没有定期的自我反思和总结,我可能会傻乎乎的自我迷失。 所以,今年我的年终小结打算投稿到少数派。首先要感谢少数派,在我人生最迷茫的时候给了我精神上的慰藉,每天让我起床的动力就是看「派早报」和「Github Trending」,让我每天都有活着的实感。感谢我的父
22 min read
thoughts

没有草台班子,哪来伟大的时代 督工讲稿整理

原视频链接: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cahfLB0nrk 大家好,我们就节约时间,直接开始了。首先,作为观察者网的老员工,感谢各位来参加我们观察者网的年度活动。我们媒体行业有一个习惯,年末往往要选一个汉字,作为全年的总结。2023年这个年度,汉字我选了“台”字,就是苔藓的台。 因为去年的中文互联网流行一个概念,世界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只要有某个大人物暴露了自己的弱点,或者是某个组织犯了低级错误,打破了之前的完美神话,就会有人评价啊,这毕竟是个草台班子。我有个校友兼同行叫塑料叉,大家可以去关注一下啊,在b站他两个号加起来280万粉丝,比我多得多,算是我们媒体影响力最强的同济人。他在11月份发了一个总结视频,说这个世界的真相是,大多数人都是水货。还有逻辑思维,他每年都要组织跨年演讲,今年的主题“世界是个草台班子”,但我不是。这个罗振宇,大家都知道他是个70后的传统媒体人,塑料叉是一个00后的新型主播。这两个人的观众圈,几乎就是没有任何交集。但是,他们俩对2023年的总结是不约而同的。这说明,
45 min read
tech

基于 n8n 实现自动化

为 AI 筑巢:基于 n8n 实现自动化 最近的几个月中,ChatGPT 和相关工具的爆炸式涌现,互联网也重现生机。可是对于普通用户,在测试之后觉得好玩,大部分还是会很快忘记这些工具,继续回到自己原有的工作轨迹上。我父母和周围的朋友大都如此。一方面是因为各种网络问题和成本,导致链接 GPT 相关的一些应用比较不便;另一方面则是因为 AI 应用确实有一些不便。 ChatGPT 和他的各种衍生品确实带来了自动化,简单的劳务性工作可以被替代。可是相应作为代价,这些工具的使用流程还是相对繁杂。例如为了写一个邮件,打开 GPT 相关的一个工具,然后找到自己的 prompt,经过修改 prompt、等待响应之后和多次修改之后,才可以用上自己需要的片段。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这显然是不合算的。对大部分人来说,可能觉得自己忍一忍,麻烦一下就过去了。大部分人还是会顺从并且维持自己的「工作惯性」,用自己更习惯的方式去工作的。 作为一个比较喜欢折腾的人,我对这种现象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思考。今天的故事,从工具的意义出发,结合我最近使用
23 min read